1969年,中央政治局会议期间,毛主席安静地坐在座位上,认真听取台上的发言。会议气氛渐渐高涨,主席随手从口袋里拿出香烟,又叼在嘴边。当时的李先念并没有立刻反应,他慢慢地抽出一支雪茄,点上火,悠然自得地吸了几口,随之淡淡的雪茄香弥漫在会场内。
众人都了解毛主席烟瘾极大,几乎随时随地不离手,面对雪茄这类新奇的烟草,自然也会产生浓厚兴趣。见主席多次侧目观李先念主动递上雪茄一支,并称其质量上乘。主席接过后,点燃吸了几口,当场赞不绝口。李先念见状,心中暗自高兴。这一小小的插曲,也让人忍不住猜想,李先念赠烟是否别有深意?
毛主席与李先念间的特殊情谊,乃是从战争年代逐步建立起来的。1935年六月,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甘孜成功会合,军中上下振奋。毛主席在得知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年纪轻轻,却屡建战功,更是湖北籍,将其视为希望之星。六月份某日,两人在天主教堂的东厢房初次长谈,彻夜未休。李先念详述了红四方面军当前的兵力部署、地理形势以及川西北地区的实际困难。毛主席细心聆听,逐一询问兵力数字及李先念年龄,对“26岁”如此年轻的干部深感欣慰。李先念又提及自己部下中甚至有仅有21岁的师长。毛主席倍感鼓舞,感叹:“党和军队有你们这样的年轻人,前途光明!”
在战略讨论中,毛主席请教李先念红军下一步该向何方进军。李先念基于补给、地形及群众基础等实际问题,认为应沿岷嘉地区向东北发展。他具体分析,指出山区人烟稀少,筹措生活物资困难,地势险峻不利于部队机动,唯有向东北才能争取更主动的战略。主席对其见解十分赞赏,继续追问可行性。李先念以当前军力为论据,坚信红军完全有能力执行该计划。那一晚,两人促膝彻谈,彼此间的信任与认同自此加深。毛主席的亲和与坚定、李先念的果断与睿智,都成为双方难忘的印象。
几年后,李先念在西路军栉风沐雨,险境中带队翻越祁连山、穿越戈壁,最终转移至新疆迪化。1937年底,他辗转抵达延安,毛主席亲自热情接待,两人久别重逢如同家人,一时难掩激动。席间,毛主席递烟给李先念,餐桌边氛围温暖宁静。李先念谈起西路军艰辛的战斗历程,难掩悲痛流下泪水。毛主席耐心安慰,鼓励大家振作,从失败中汲取教训,把精力投入到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。李先念由此更加坚定信念。
后来,李先念被安排到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深造。等到全会结束,学员们陆续奔赴各自的抗战岗位。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通知李先念调任一二九师营长。对于由军政委而降为营长,李先念毫无怨言,坚决服从组织决定。毛主席得知后,专门找他谈话,认为这一安排有失公平。李先念坦然应对,“为革命,职务高低无所谓。”毛主席闻言,赞赏之余,主张把李先念派往新四军第四支队任参谋长,与高敬亭共事。李先念不仅无任何顾虑,还主动表示,两人在鄂豫皖苏区期间就已深交,协作无碍。毛主席对此决定深感满意。实践证明,这次人事安排十分明智。李先念组建鄂豫边抗日根据地,并在随后的数年间屡次挫败日伪军和国民党军事行动,为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1946年,中原地区形势骤变。国民党中央部署重兵围剿,共军处境艰难。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李先念,分析局势后提出应从西部突围,将部队分为两纵队分别向陕南和武当山撤退,又专门上报中央。毛主席非常支持,对李先念的方案表示充分信任,电文中明确指示,“生存第一,胜利第一,后续行动由你们自主决定,不必层层请示。”经过缜密部署,李先念率先发起突围,数支军队相继越过封锁线,浴血奋战三十余日,最终抵达陕南、武当山及苏皖解放区。每一支队伍都杀出重围,兑现了对毛主席的承诺。
新中国成立后,李先念长期主政湖北,直到1954年进入中央,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。此后,他和毛主席的交流日益频繁。李先念发现,毛主席工作更加繁忙的抽烟的习惯也愈发突出。1965年,毛主席年逾七旬,因感冒频频咳嗽,却难以让烟离手,令人既担忧又无奈。大家曾私下策划种种戒烟办法,但主席烟龄久远,不易改变。
有一天,李先念在拜访贺龙时品尝到一种四川烟厂特制的雪茄,吸后喉咙倍感清爽,刺激性极小。贺龙自信地介绍这种雪茄更适合养护嗓子,气管损伤小。李先念于是萌生了让主席试试雪茄的想法,为了引起主席主动兴趣,他特意用“欲擒故纵”的策略,引出那场与主席共享雪茄的场面。自此,毛主席对雪茄赞不绝口,在很长一段时期内,几乎只抽李先念推荐的这一品牌。
嗨牛配资-嗨牛配资官网-专业配资网-配资知名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