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九三阅兵上的80面功勋战旗,每一面都承载着一段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,是革命先辈英勇抗战的缩影。咱们今天说说其中8面极具历史意义和代表性的战旗。
“朱德警卫团”战旗
朱德警卫团其前身部队历史悠久,底蕴深厚。这支部队诞生于秋收起义,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的一部分,在长征途中,他们担负着保卫中央首长和红军总部的重任,多次完成了对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等中央首长以及如古田会议、遵义会议、瓦窑堡会议、洛川会议等重要会议的警卫任务。
抗日战争时期,这支队伍作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,跟随朱总司令驰骋华北战场,不仅参与创建了太行抗日根据地,更在百团大战中于广治山顽强阻击敌人,在粉碎日军“九路围攻”中大战长乐村,以及在朱德总司令亲自指挥下于城隍庙伏击歼敌,历经战火考验,功勋卓著。
八路军总部在1945年决定授予该团“朱德警卫团”战旗。
“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”战旗
所属部队:八路军总部特务团(又称朱德警卫团)
山西黎城黄崖洞(亦称水窑山兵工一所)保卫战中,是八路军在抗战时期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兵工厂,位于太行山深处,被誉为八路军的“掌上明珠”,它主要负责生产步枪、掷弹筒、炮弹、地雷等武器弹药,是八路军对日作战的重要物资保障基地,也因此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。
1941年10月底,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下达命令,调集数千兵力,在飞机掩护下,分南北两路向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“扫荡”,其重要目标就是摧毁黄崖洞兵工厂。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直接指挥此次反“扫荡”作战,并将保卫黄崖洞兵工厂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八路军总部特务团(又称“朱德警卫团”)。团长欧致富、政委郭林祥率领全团官兵,凭借黄崖洞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(如“瓮圪廊”一线天等险要隘口),进行了周密部署。
战斗于1941年11月10日拂晓打响,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发起疯狂进攻。特务团官兵凭借险要地形和预设工事,以手榴弹、滚雷、地雷等武器,与敌展开激战,打退了敌人多次猛烈冲击。经过八昼夜的浴血奋战,特务团以166人伤亡的代价,取得了毙伤日伪军1500余人的辉煌战绩,成功粉碎了日军摧毁兵工厂的阴谋,掩护了兵工厂机器设备、产品和物资的转移以及工人的安全撤离。
为了表彰特务团的功绩,八路军总部授予该团“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”光荣称号。
“杨靖宇支队”战旗
所属部队:东北抗日联军,简称“东北抗联”
杨靖宇将军(1905-1940),原名马尚德,河南确山人,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9年,他被党组织派往东北投身抗日斗争。1933年9月,他在吉林组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(杨靖宇支队的前身)开展抗日游击战争。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,杨靖宇将军带领部队在长白山区与日伪军作战上千次,有效牵制了日军兵力。
1940年2月,因叛徒出卖,杨靖宇将军在吉林濛江县(今靖宇县)被敌军包围。孤身一人在冰天雪地中与日寇周旋几昼夜后,壮烈牺牲,年仅35岁。日军解剖他的遗体,发现他的胃里只有枯草和棉絮,没有一粒粮食。这种英勇不屈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精神,深深震撼了敌人,也激励了无数后人。
为纪念杨靖宇将军,1946年2月,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命名为“杨靖宇支队”。今年的九三阅兵,这面战旗给了很大的特写镜头。
“刘老庄连”战旗
所属部队: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
1943年3月18日,日军第17师团步骑兵3000余人,在师团长川岛等人的指挥下,对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“扫荡”。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,决定留下2营4连在刘老庄(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)一带进行阻击。
四连全体指战员共82人,面对装备精良的3000多名日伪军。从清晨战斗到黄昏,四连的战士们依托简陋的交通壕,击退了敌人多次冲锋。他们弹药打光了就用刺刀拼刺,刺刀拼断了就用枪托砸,枪托砸碎了就抡起铁锹、徒手与敌人肉搏。这场惨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12个小时,毙伤日伪军170余人,伤敌200余人,成功迟滞了敌人的进攻,完成了掩护任务。但四连的82名勇士也弹尽粮绝,全部牺牲在阵地上,无一人投降或被俘。
战斗结束后,当人们收敛烈士遗骸时,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:战士们保持着各种战斗姿势,有的紧握着折断的刺刀,有的口中咬着敌人的耳朵,有的与敌人扭打在一起直至最后……
为表彰他们的功绩和弘扬他们的精神,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决定重建第四连,并命名为“刘老庄连”。
“白刃格斗英雄连”战旗
所属部队: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25团8连(这支连队由青年学生与工农积极分子在抗日烽火中混合编成)
1940年8月,在百团大战中的山西寿阳大洛坡村反偷袭战中,二十五团主力正在猛攻山西寿阳境内的马首火车站,八连作为预备队留守团部驻地大落坡村,负责保卫指挥所和群众安全。日军为解马首之围,派出小队长登木率50余人,趁风雨夜利用“青纱帐”掩护,企图偷袭二十五团团部。
次日清晨,八路军炊事员挑水时及时发现敌情,团参谋长李懋之立即命令八连出击迎敌,日军见偷袭暴露,转为强攻。八连官兵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,与敌展开惨烈白刃格斗:战士们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,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,甚至用牙齿咬断敌人喉咙……
经过半小时多的浴血肉搏,八连以伤亡30多人的代价,歼灭日军40余人,包括小队长登木,打破了“日军拼刺刀不败”的神话,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,成功挫败日军偷袭阴谋,保证了主攻部队作战计划的完成。
这场白刃战后,八路军总部授予该连“白刃格斗英雄连”荣誉称号。
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战旗
所属部队: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2营5连
1937年9月25日,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,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,打破了“日军不可战胜”的神话。5连在此战中担任突击任务。
战斗前,连长曾贤生咬破手指写下“血战平型关,誓叫鬼子有来无还!”的血书,全连官兵斗志昂扬。战斗打响后,曾贤生老连长高喊“跟我上”,挥舞大刀率先冲向敌人,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冲入敌阵。日军企图抢占1363高地逆转战局,指导员杨俊生和曾贤生分别带队包抄阻击,曾贤生连长在连杀10多名鬼子后,身中数弹,被敌包围,最终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,高呼“中华民族万岁!”
连长牺牲后,全连官兵义愤填膺,没子弹用刺刀,刺刀断了用枪托,枪托折了就和敌人扭打在一起,不到20分钟即歼灭日军100余人,炸毁汽车20余辆,为平型关大捷立下赫赫战功!而全连160多人仅剩30余人。
因5连的英勇顽强、无比出色地完成了突击任务,战后被343旅授予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荣誉称号。
“狼牙山五壮士”战旗
所属部队: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
1941年9月,华北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的大规模“扫荡”。为掩护主力部队、地方机关和数万群众安全转移,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第七连奉命坚守狼牙山(河北省易县狼牙山),拖住日军。完成掩护任务后,七连留下第六班五位战士(班长马宝玉,副班长葛振林,战士宋学义、胡德林、胡福才)负责最后阻击。
为给主力争取更多时间,这5位战士毅然将敌人引向狼牙山主峰棋盘陀的绝路。他们利用险要地形,打退了日军多次凶猛进攻,毙伤敌人90余人。在弹药耗尽、退路为悬崖的情况下,五位战士宁死不屈。他们毁掉枪支,高呼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!”、“中国共产党万岁!”等口号,毅然纵身跳下悬崖……
我们大家对这面战旗应该会非常熟悉,因为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《狼牙山五壮士》,讲的就是这个故事。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,就知道这个故事。
1959年5月,他们的生前所在连队被正式授予“狼牙山五壮士”战旗。
“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”战旗
所属部队:八路军第129师769团10连
1937年10月,全面抗战初期,日军依仗其空中优势,频频对我抗日军民进行轰炸扫射。在山西省代县,数架敌机连日在天空盘旋、轰炸,给我军民造成了不小的伤亡。后经侦察获悉,这些飞机来自于阳明堡机场。
当时,八路军第129师769团决定拔掉这颗“钉子”。但机场防守严密,强攻必然代价巨大。于是,决定采取夜袭的方式,出奇制胜。
10月19日晚,10连奉命担任突击队,官兵们凭借夜色掩护,悄无声息地潜入机场。接近目标后,他们果断地将集束手榴弹扔进敌机舱内。 瞬间,爆炸声四起,火光冲天。机场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,乱作一团。突击连的官兵们随后与闻讯赶来的日寇展开激战,最终歼灭日军百余人,摧毁敌机24架,有力支援了忻口战役。
因其在夜袭阳明堡战斗中的突出表现和重大战果,八路军总部授予该连“战斗模范连”荣誉称号。
我们的抗战故事里,有无数同样的描写:弹药打光了就用刺刀拼刺,刺刀拼断了就用枪托砸,枪托砸碎了就抡铁锹、或徒手与敌人肉搏……
以上,如有遗漏或错误,欢迎大家评论指出。
嗨牛配资-嗨牛配资官网-专业配资网-配资知名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